EMI FRANCE 之聲成絕響 Paul Vavasseur 的輕、喜歌劇錄音

 

唱片編號:5 74085 2

唱片編號:5 74085 2

唱片編號:6 74103 2

唱片編號:5 74091 2

唱片編號:5 74082 2

唱片編號:5 74076 2

唱片編號:5 74079 2

唱片編號:5 75254 2

唱片編號:5 75254 2

唱片編號:5 75266 2

唱片編號:5 75283 2

唱片編號:5 75290 2


錄音:Paul Vavasseur(EMI FRANCE)


先跟各位樂友們拜個「端午節快樂!」


這二年更新內容的速度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而放慢,但還是看到陸陸續續有樂友按讚臉書且追蹤,讓小弟非常感動,所以還是得偶爾浮出水面介紹一些東西。


五月中開始因為國內疫情的關係,開始實施居家上班,並減少出門的次數與機會,像極了籠中鳥,不過也因此換來可以聽古典音樂的時間,算算這三個禮拜多聽得唱片數量,幾乎可以抵掉去年一整年的量(講得有點心虛慚愧)。而要選擇些唱片來聽來調解宅在家煩悶的心情,小弟的腦筋動在 EMI 這個已消逝的百年老店唱片上。


話說 EMI 在 2001~2003 間發行了一系列的法國喜歌劇(Opéras-Comiques)及輕歌劇(Opérettes),或者是其他國家在法國上演的喜歌劇及輕歌劇。稍微上網跟古狗大神求教一下,得知從廟會興起的法國喜歌劇,受義大利喜歌劇影響啟發後,發展成一種情節輕鬆或充滿感性的民間題材歌劇,而輕歌劇則也是娛樂性強的歌劇,風格輕鬆活潑,情節取自現實生活,通俗易懂。在這類歌劇中,可以聽到華麗堂皇的樂團聲響、俏皮挑逗的洗腦旋律、歡樂搞笑的滑稽對白。總而言之,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無腦爽片」(類似電影《哥吉拉大戰金剛》那種效果),也因為如此,可以拿來來緩解一下被關在家裡煩悶的心情。


EMI 這系列歌劇的作曲家,法國部分,包含大家耳熟能響的的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沒錯!就是腦中想起的那首康康舞作曲家),以及奧柏(Daniel Auber,1782–1871,寫出 50 部歌劇的巴黎音樂學院院長)、亞當(Adolphe Adam,1803–1856,初期浪漫時期的芭蕾音樂大師)、葛雷特利(André Grétry,1741–1813,旋律風格激似莫札特的喜劇歌劇作曲家)、勒科克(Charles Lecocq,1832–1918,奧芬巴哈後最傑出的繼任作曲家)、馬斯奈(Jules Massenet,1842–1912,寫了三十多部歌劇,名曲《泰伊絲冥想曲》的作曲者)、瓦爾尼(Louis Varney,1844–1908,寫出四十幾部歌劇的指揮兼作曲家)、普蘭奎特(Robert Planquette,1848–1903,在英國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國作曲家,歌劇《Les cloches de Corneville》打破了英國當時歌劇上演時間最久的紀錄)、梅薩熱(André Messager,1853–1929,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兩地跑的知名指揮兼喜歌劇作曲家)、甘納(Louis Ganne,1862–1923,以輕歌劇、芭蕾舞、進行曲創作聞名的法國指揮兼作曲家)。其他國家作曲家部分,包含奧地利的老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1804–1849)、貝納茨基(Ralph Benatzky,1884–1957)以及義大利的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等。


演出陣容部分,指揮家有 Michel Plasson、Jean-Pierre Marty、Jean-Claude Hartemann、Edgar Doneux 等,多為擅長歌劇或芭雷音樂的法國指揮家;樂團有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Orchestre Des Concerts Lamoureux、Orchestre De L'Opéra De Monte-Carlo、Orchestre Du Théâtre National De L'Opéra-Comique、Orchestre Du Capitole De Toulouse、Orchestre De Chambre De La RTB、Orchestre Du Théâtre National De L'Opéra De Paris 等,多為法國的歌劇院樂團,看來這些音樂家們演出再適合不過。


最後來說錄音部分,全部由 EMI FRANCE 的錄音師群操刀,其中以當時法國樂壇素有「錄音百科全書」之稱的錄音大師 Paul Vavasseur 掌握多數錄音,七成錄音數量都由他負責,其他則為前任者 Walter Ruhlmann 或後繼者 Serge Rémy、Roger Ducourtieux、Daniel Michel 等負責,錄音地點多數在法國巴黎 Salle Wagram 這歷史悠久的大堂錄音。


EMI FRANCE 之聲團隊歷代成員中,特別喜歡 Paul Vavasseur 這位大師的錄音,他的活躍期間為 1970-1980 這十年間,錄音音樂型態含括交響曲、管弦樂曲、協奏曲、室內樂曲、獨奏曲、聲樂曲、合唱曲、歌劇,錄音風格「自然」、「柔和」且「無色」,「無色」部分印證了法國現代錄音大師 Nicolas Bartholomée 所說的「好的錄音就是不會引起注意的錄音」的理念,也難怪 Paul Vavasseur 以法派錄音師之姿,在英國廠 EMI 四大英派錄音師 Christopher Parker(錄音數佔比約 17%)、Neville Boyling(錄音數佔比約 15%)、Robert J. Gooch(錄音數佔比約 10%)、Douglas Larter(錄音數佔比約 9%)(光這四位已含括超過一半數量 EMI 古典唱片的錄音)夾殺之下,都還有錄音數佔比約 6%(唯一破 5% 錄音數佔比的法派錄音師),要知道 EMI 這百年老廠,發行的古典音樂唱片錄音數量可是非常驚人,所以真的是難能可貴。


可惜的是 Paul Vavasseur 的後繼者們 Serge Rémy、Roger Ducourtieux、Daniel Michel 等的錄音表現幾乎每況愈下(剩七成功力→剩五成功力→剩三成功力),隨著 EMI 的倒掉,過去美好的 EMI FRANCE 之聲也終究走進歷史。新錄音的話,目前僅能從資深法國錄音師 Étienne Collard 的錄音上(目前出沒於 Erato、Paraty、RUBICON 等廠牌)稍微嗅出一些 EMI FRANCE 之聲的味道,畢竟他過去也是 EMI FRANCE 晚期的製作人之一,但隨著年紀大,錄音數量也呈現越來越少的趨勢,也只能出一張收一張了。


標籤: , ,